鴨苗育雛方法,育雛鴨對環境條件有哪些要求?
2021-08-27 17:48:24
443

鴨苗育雛方法
一般在鴨舍內飼養4周左右,等雛鴨脫溫后視情況再到林地放養。鴨從雛鴨舍到林地飼養,環境條件變化大,為讓鴨能盡快適應環境的變化,防止對鴨產生大的應激反應,放養前要給予適應性鍛煉。
1.溫度的鍛煉。
在育雛后期,應逐漸降低育雛溫度,延長自然通風時間,使鴨舍內環境逐漸接近舍外的氣候條件,直到停止人工供溫。育雛脫溫結束后,林地飼養前7-10天,訓練鴨適應野外溫度。方法:每天上午10時到下午3時將鴨舍南北開窗,逐漸提早到每天早上天亮到天黑全日開窗,讓鴨適應外界溫度。
2.對飼料的適應性鍛煉。
在林地飼養前1-3周,在育雛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青草和青菜,每天逐步加大投喂量,在放牧前,青飼料的添加量可占到雛鴨飼量的一半左右,適當喂給人工飼養的蚯蚓之類,鴨在放養后適應采食野生嫩草和昆蟲類飼料。
3.體質活動量鍛煉。
在育雛后期,應逐漸擴大雛鴨的運動量和活動范圍,增加其體質,以適應放養環境。
放牧前和放牧的初幾天,在飼料或飲水中適量添加維生素C或電解多維等藥物,可以減少應激和疾病的發生。
4.管理方面。
主要訓練和調教鴨群,喂料時給予響聲,使鴨在放養前形成條件反射,以利于在林地環境中的管理,在育雛后期,為了適應野外生活的條件,飼喂次數,飲水方式和管理形式等日常管理可以逐漸接近林地生態放養鴨的飼養管理。
育雛鴨對環境條件有哪些要求?
①溫度:采用保溫傘育雛,1日齡傘下溫度控制在30~32℃,育雛室內溫度為24℃左右。隨著日齡的增長,溫度由高到低逐漸降低。根據雛鴨的活動表現來調節。
②濕度:舍內濕度周以60%為宜,隨日齡的增加,逐步降低舍內濕度,3周以后相對濕度保持在50%左右。
③光照:育雛前3天,保持光照時間在23小時左右。以后逐漸減少光照時間,直到14日齡以后過渡到自然光照。
④通風:排除有害氣體,并且調節室內的溫度和濕度。一般人進入育雛室不感到臭味和無刺眼的感覺,就可以。
鴨子育雛前要做好哪些準備?
1.檢查棚舍、飲水、喂料等設備,確保能正常工作。
2.準備溫開水、葡萄糖、飼料、藥品、疫苗。
3.提前24h棚舍預溫,確保鴨苗入棚時溫暖。
一般在鴨舍內飼養4周左右,等雛鴨脫溫后視情況再到林地放養。鴨從雛鴨舍到林地飼養,環境條件變化大,為讓鴨能盡快適應環境的變化,防止對鴨產生大的應激反應,放養前要給予適應性鍛煉。
1.溫度的鍛煉。
在育雛后期,應逐漸降低育雛溫度,延長自然通風時間,使鴨舍內環境逐漸接近舍外的氣候條件,直到停止人工供溫。育雛脫溫結束后,林地飼養前7-10天,訓練鴨適應野外溫度。方法:每天上午10時到下午3時將鴨舍南北開窗,逐漸提早到每天早上天亮到天黑全日開窗,讓鴨適應外界溫度。
2.對飼料的適應性鍛煉。
在林地飼養前1-3周,在育雛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青草和青菜,每天逐步加大投喂量,在放牧前,青飼料的添加量可占到雛鴨飼量的一半左右,適當喂給人工飼養的蚯蚓之類,鴨在放養后適應采食野生嫩草和昆蟲類飼料。
3.體質活動量鍛煉。
在育雛后期,應逐漸擴大雛鴨的運動量和活動范圍,增加其體質,以適應放養環境。
放牧前和放牧的初幾天,在飼料或飲水中適量添加維生素C或電解多維等藥物,可以減少應激和疾病的發生。
4.管理方面。
主要訓練和調教鴨群,喂料時給予響聲,使鴨在放養前形成條件反射,以利于在林地環境中的管理,在育雛后期,為了適應野外生活的條件,飼喂次數,飲水方式和管理形式等日常管理可以逐漸接近林地生態放養鴨的飼養管理。
育雛鴨對環境條件有哪些要求?
①溫度:采用保溫傘育雛,1日齡傘下溫度控制在30~32℃,育雛室內溫度為24℃左右。隨著日齡的增長,溫度由高到低逐漸降低。根據雛鴨的活動表現來調節。
②濕度:舍內濕度周以60%為宜,隨日齡的增加,逐步降低舍內濕度,3周以后相對濕度保持在50%左右。
③光照:育雛前3天,保持光照時間在23小時左右。以后逐漸減少光照時間,直到14日齡以后過渡到自然光照。
④通風:排除有害氣體,并且調節室內的溫度和濕度。一般人進入育雛室不感到臭味和無刺眼的感覺,就可以。
鴨子育雛前要做好哪些準備?
1.檢查棚舍、飲水、喂料等設備,確保能正常工作。
2.準備溫開水、葡萄糖、飼料、藥品、疫苗。
3.提前24h棚舍預溫,確保鴨苗入棚時溫暖。